最近所有的外貿人都深刻感受到了一個事實,海運費已經漲到了讓人懷疑人生的地步,搶艙位搶柜子比春運搶火車票還難。
歐洲航線就不用說了,只是沒想到東南亞航線也馬上加入了漲價行列。
這邊深圳萬海剛出一個漲價通知(目前漲價最猛的)
那邊某大船公司本來要漲100/200USD的,一看到萬海的通知,馬上改成了250/500USD.
而這些航線平時的運價也不過100-200USD之間。
問題來了:
運價暴漲,艙位難訂,一柜難求,難道真的只是因為疫情導致的嗎?
新冠病毒叉腰站在舞臺中央說:
“想把鍋全甩給我,沒門兒!”
今天小沃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其中原因。
國際物流運力下降,導致集裝箱船運費大漲,美西航線運價更是較年初漲了近3倍,南美航線運費也是暴漲!在運力緊張的背景下,行業頻頻產生集裝箱短缺、甩柜的現象!全球前三大集裝箱設備租賃公司的Textainer和Triton都表示,未來幾個月集裝箱還將繼續短缺。
本周,受疫情影響,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總體保持高位運行。臨近月初,多數遠洋航線運價有所上升,綜合指數上漲。
歐洲航線,歐洲疫情大幅反彈,市場貨量總體穩定,運價上漲。
地中海航線,與歐洲類似,航商運價小幅上調。
北美航線,市場高位運行,為緩解運力緊張有加班船出現,多數班次滿載。航線運價基本持平。
波斯灣航線,供需狀況總體穩定,運價上漲2.2%。
澳新航線,處于圣誕前旺季,供需關系良好,即期訂艙價格上漲10.4%。
南美航線,運輸需求處于高位,運價回落后再次上漲,即期訂艙價格上漲3.4%。
由于疫情對歐洲的第2輪反撲,很多歐洲國家又開始封城,人們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,導致柜子到了各大港口之后卡在那里。
碼頭堆滿了柜子,連免堆期也比之前短了很多。
之前還可以在目的港申請兩周、甚至更久的免堆期,現在不好意思,請在一周之內把柜子全拉走,否則就要額外交租金。
顯而易見,柜子卡在目的港有去無回的狀態,直接導致國內柜子數量減少。
如果僅僅是數量減少,還不至于到了一柜難求地步,更糟糕的情況還在后面。
疫情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生產力降低了很多。很多國家的生產能力基本處于癱瘓狀態。中國在短時間內成了世界工廠的中心。
孟加拉,越南,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紛紛轉移到了中國。
不知道其他行業狀況怎么樣,但就小沃朋友所做的小家電行業來講,現在的訂單,是去年同期的300%,但是貨期卻比去年延長了40天。
貨期變長,是由于外貿企業的訂單太多,導致他們的國內供應商訂單也暴增,從而不能按時貨。
以小沃朋友為例,原計劃有53條柜子要在10月底發出,結果全部推遲到了12月中旬。
原因就是配件商無法按期交貨,而且人家還特別牛,你催他,他就直接給你甩一句:急單不接!
你說氣人不氣人。
柜子數量減少+國內訂單增多+出貨需求增多。
這三者因素疊加在一起,出現了一柜難求、運費暴漲的現象。
但是,即便是這樣,也不可能一天一個價,價格漲到那么離譜。
那是什么原因導致運費漲的那么令人發指呢?
東南亞航線本來不怎么受影響,但船東一看到歐洲航線漲得那么兇,馬上就嗅出了錢的味道。
于是,開始人為消減東南亞方向的航線,故意造成艙位緊張,從而大幅度提高運費。
對船公司來講:
消減航線意味著減少成本;
提高運費,意味著營業成本不減少,甚至增加。
如此,便輕松實現了大幅提高利潤率,短期獲取暴利的目的。
看到這里,大家就明白了,
現實原因+人為原因,最終導致了如今一柜難求、運價暴漲的現狀。
在這種大環境下,最倒霉的是誰?我們又能通過什么方式去避免陷入艙位難訂、一柜難求的局面呢?